服务热线
020-88889999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行业资讯 资质荣誉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020-88889999
邮箱:admin@youweb.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科技赋“新”产业提太欣新材料科技“质”江海区“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发布时间:2024-06-21 12:14:38 点击量:

  太欣新材料科技太欣新材料科技近日,江门高新区(深圳)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开启“科创飞地”双城记。此次江门高新区主动融入大湾区核心城市,与启迪之星合作共建“江门高新区(深圳)协同创新中心”,聚焦科技创新,持续驱动深江两地产业发展的融合互补,促进深江两地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作为江门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核心区,科技创新一直是江海区重要的王牌。近年来,江海区锚定“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发展定位,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以科技赋“新”产业提“质”,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在一幢多层大楼里,大大小小的现代化实验室紧密排列,身着白大褂的实验人员,熟练地操作着先进的仪器太欣新材料科技,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药食同源资源进行深度研发。

  这里是位于高新区(江海区)的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今年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江海区已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科技专家工作站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目前,江海区拥有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2家,累计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0家,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5.22%,排名全市第一。

  在科技创新平台的推动下,江海区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合同交易额从2021年的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3亿元太欣新材料科技,年均增长率达63%;累计发布西安交大364个科技成果项目、国科大208项科技成果项目;调研企业技术需求超70项,促成超20家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科研成果形成对接。

  去年11月,在香港建立了双创孵化基地,组织近20个香港项目来到江海考察调研。随后,江海区又分别在北京、深圳建设了协同创新中心及产业孵化中心,举办招商推介会,加大对北京、深圳科技企业、创新人才的招引力度。

  此外,依托国家级孵化载体、产业园区的创新生态和基金纽带,江海区开展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的引育。其中,投资超20亿元的江门网驿智造科技港工程已有13个项目签约进驻,启迪之星引进了6家初创企业,粤湾云谷引进科技型企业5家。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平台的政策优惠,吸引着高端人才加快集聚。目前,江海区累计受理高层次人才创业资助申请42人,占全市68.42%,实用型科技人才工作成效显著,共有164家企业合计298名人才通过审核。

  走进位于江海区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智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展示着各式油电混动增程式无人机产品。航时长、载重大使得智联航空科技自主研发制造生产的无人机产品成为工业领域的“香饽饽”。

  做强新质生产力的根基,是培养更多创新主体。近年来,江海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再创新高,存量从2021年的519家发展到2023年的705家,占全市总量近四分之一,连续三年全市第一;创新尖兵、创新标兵企业2022年入选24家、2023年入选18家,合计42家,排全市第一。

  目前,江海区高企工业总产值达460.4亿元,营业收入达445.8亿元,其中,营业收入超亿元高企超77家。在产业占比上,超过85%的高企集聚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三大技术领域。

  此外,在双创载体的助推下,越来越多企业正在加速成长。目前,江海区现拥有市级以上孵化器10家、众创空间9家,载体总数全市第一,并拥有全市唯一一家省级大学科技园。其中国家级5家,“国字号”载体数量占全市总量超过70%。当前在孵企业超300家、累计毕业企业超200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约40家。

  在江门市君盛科技企业孵化器成长起来的广东优巨先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营收达2.8亿元;从启迪之星(江门)众创空间逐渐发展壮大的江门市征极光兆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营收达2194万元……越来越多“毕业企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以科技之力推动行业发展,不断为江海区“百千万工程”增色赋能。

  走进“两中心一基地”,设施完善的办公环境、崭新的智慧产品展示大厅让人眼前一亮。其中,“C位”的“智慧网格信息服务仪”实现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的信息核验、数据采集、事件上报等业务场景的管理,并被评为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产品。

  依托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平台资源优势,“两中心一基地”通过科技赋能为江门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提供源头技术供给,搭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高效平台,促进最新科研成果在江门落地转化。

  特别在产业发展方面,江门市政府与航天科工系统建立央地合作长效机制,“两中心一基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发展战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社会治理、无人智能、节能环保、应急产业等多个核心领域的全面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联合航天科创、工业园公司共同打造“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产业培育体系,建设1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器、5万平方米的社会治理(安全应急)加速器、130亩航天华南(安全应急)特色产业基地。

  作为江海区“头号工程”之一,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在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的推动下,产业发展取得系列成果。

  自2022年联合实验室建设以来,实现了北京科研、人才、产业等资源要素与江门产业的协同发展,不仅持续向江门高新区企业发布中国科学院大学及中国科学院所的科技成果222项,共计调研企业技术需求45项,还推动与耀天新能源、台山核电、得润电子、敏华电器等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目前,联合实验室已建立包含来自23个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和19个中国科学院大学相关院系的共计104位科研人员的储备库,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8人、研究员63人。联合实验室现已完成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应急管理非全日制研究生班的复试工作,录取9名研究生,并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

  2021年揭牌以来,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共引进产业项目19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共122个,计划投资额691亿元。江海区在安全应急产业基础上,聚焦“五维一体”协同发展,从而推动“产业带动、人才培育、物资储备、科普教育、科技研发”等关键要素的正循环。

  新质生产力是以新产业为主导,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标志着江海区找准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未来,江海区将以创新为媒太欣新材料科技,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让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强、家底更厚,奋力当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