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20-88889999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行业资讯 资质荣誉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020-88889999
邮箱:admin@youweb.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太欣新材料科技科新机电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4-03-29 16:45:55 点击量: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公司所处行业为特种过程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行业的一个分支。特种非标压力容器作为现代化工工艺流程中的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炼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核电军工、新能源、新材料、海工、航天航空、医疗、环保、农业等领域,是国家鼓励自主生产的核心设备。

  从压力容器行业发展进程讲,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代表的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企业起步较早,技术及工艺水平优势明显,在国际上一度处于领先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印度、中国也开始大力发展本国的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业。由于起步较晚,过去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的主要技术和部分设备主要来自于国外技术和产品的引进、吸收和消化,自主创新能力整体偏弱。特别是在大型化、成套化、高端产品方面,国内研发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同时工艺技术与装备技术开发脱节,为客户提供成套服务的能力不足,制约了我国压力容器在国际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在国家一系列鼓励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公司所处的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有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和生产技术已经处于十分成熟的发展阶段。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市场保有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已经成为压力容器制造大国。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02 年以来 我国压力容器保有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22 年我国压力容器保有量已经达到 497.15 万台,较2010年的 233.59 万台相比,年平均增长率为 6.51%,增长稳定有序。

  基于国内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在人力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等方面优势明显,近些年全球金属压力容器的制造逐渐向我国转移。我国凭借着持续提升的技术水平、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配套供应链体系以及比较价格优势,逐渐成为了全球压力容器设备重要的供应国,并且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众多方面已经实现全面提升,高端、重型压力容器设备已基本不再依赖进口,部分技术难度高、制造工艺复杂的关键核心设备已经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成功实现了国产化,甚至少数产品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并进入国际市场。

  近年以来,随国家安全、环保产业政策的相继实施,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升级,对下游能源和化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出了新要求,倒逼上游压力容器设备供应商在产品设计、工艺、低碳环保等方面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并且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我国要大力提倡发展核电、天然气、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等战略新兴行业相关项目。《“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中国制造 2025》 提出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随着我国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装备制造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压力容器过程装备行业正积极响应国家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等政策,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业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产业,行业的发展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密切相关,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国民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受国民经济和宏观调控影响,能源和化工等下游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因而其上游的压力容器设备制造业将受其影响呈现总体需求变化。

  同时对于压力容器过程装备企业而言,环保政策及地区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区域性发展布局等具有较大影响。目前阶段,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及南部地区环保政策较为严格,新建化工项目相对较少;中西部地区对于化工行业给予较为宽松的产业政策,相关产业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河南、山西、宁夏、新疆及内蒙古等省份新建化工项目较多。

  当前阶段,我国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行业呈现出的整体特点为:全国持证制造企业数量众多,有上万家,规模小大参差不齐,行业集中度低,重大装备研发、建造力量分散,并已进入深度结构调整和整合阶段。一方面传统性的石油、化工、火力发电等产业发展相对复杂,低端市场竞争激烈,能耗高、对环境影响大,随着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升级等政策出台,国家逐步提高了上述行业管理,加强了有关环保及规模指标,这就对这些传统行业的装备技术和工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压力容器行业优质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另一方面,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国家大力培育和鼓励核电、天然气、太阳能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以及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金属压力容器产业因此受益;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业迎来了良好的国际市场空间,整个行业的发展主要呈现向高效节能、清洁能源延伸、模块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公司长期聚焦主业,专注于以重型压力容器为主的高端过程装备和系统集成的设计、制造及安装。秉承“安全、质量、交期、成本”的经营理念,坚持科技创新、持续不断积累先进研发及制造技术,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激发专精特新最大潜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先后参与数千项重大客户项目建设,在生产制造、研发设计、国内外重大项目上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已具备为大型炼油、化工、核电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下游客户提供关键高端装备与专业服务的能力,先后成功承制了多种超限、高压、抗强腐蚀、耐极温及精密特殊材料的关键核心设备,满足下业转型升级对压力容器性能与品质要求。

  近年以来,公司在力推精益管理、清洁化生产,全面围绕项目目标管控,不断发挥各项管理职能,精益求精铸精品,极致完美强细节,交付产品的质量和交期得到客户高度肯定,客户满意度大大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稳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公司当前在上万家同行业中,技术能力、制造质量保障力、产品市场认可度、管理效能和综合经济势力处于领先靠前位置,预计随着公司不断锻造技术引领优势、精益管理不断深入,综合竞争实力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将持续巩固和扩大。

  1、2023年4月6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坚持把能源保供稳价放在首位,坚持积极稳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夯实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扎实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

  2、2023年6月 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在《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明确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基础上,按照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要求,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存量现代煤化工项目加快实施先进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新建煤制烯烃、煤制对二甲苯(PX)、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可降解材料等项目重点向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地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化、园区化发展。根据资源环境禀赋和承载能力,优化传统能源产业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严禁新增煤化工产能。对于现有现代煤化工产能规模较大的地区,鼓励通过上大压小、煤炭用量置换等方式实施新建项目,避免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

  3、2023年 10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炼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 10亿吨以内,千万吨级炼油产能占比55%左右,产能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逐步优化,技术装备实力进一步增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炼油产能能效原则上达到基准水平、优于标杆水平的超过30%。到2030年,产能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化工原材料和特种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效和环保绩效达到标杆水平的炼油产能比例大幅提升,技术装备实力、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鼓励对现有加热炉、换热器的热效率实施运行诊断和优化,鼓励企业加快推进大型反应器、高效加热炉、高效换热器、催化裂化高效烟机等关键设备的改造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目前主要致力于核电军工、新能源、新材料、天然气化工、石油炼化、煤化工等领域生产环节的高端重型过程装备及系统集成的设计、研发及制造,囊括反应、传质、传热、分离和储存等关键核心生产工艺过程。

  公司生产的产品为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具体典型代表产品类别有:大型反应器类设备、大型热交换器类设备、大型塔器类设备、大型炉类设备、容器类设备、核电军工类设备、油气板块撬装类设备等。

  公司生产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电力、冶金、新能源、新材料等下游企业的项目配套建设,用于完成反应、传质、传热、分离和储存等生产工艺过程。

  根据所处行业经营模式,结合本公司产品的特点,目前公司主要采用“订单式生产”的经营模式,即根据客户订单进行组织采购、生产,产品直接销售给客户的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为不锈钢、碳钢、复合材料、焊材、有色金属和特材及外购零部件,包括了板材、管材、型材、锻件等材料。采购工作主要由物资供应部门统一负责,根据生产计划、技术工艺设计提料、库存情况确定采购需求,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通过询价、招标、洽谈等方式向国内外厂商及经销商采购。公司对供应商的遴选采取合格供应商评价制度,通常向通过公司年度评价并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的供应商采购。除招标采购外,对于不能采用招标方式采购的,通过广泛的询价、比价、洽谈,从而确定最终的采购价格和采购对象。公司从事压力容器设备等特种设备制造20多年,与各主要供应商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原材料供应充足、渠道畅通,为确保产品制造基因过硬,不断巩固和开发优质供应合作伙伴。

  公司产品属于非标压力容器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以及核电军工等特殊压力容器制造。对于非标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公司根据用户条件图、合同及技术协议、具体工况条件和工艺参数,在满足国内或国外有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下,按公司质保体系进行设计、校核、审核、审批,国标类施工图需加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章后生效,施工图根据合同要求经用户确认后进入生产制造流程;ASME类施工图需经ASME授权检验师AI审签,并加盖U/U2钢印标识后用于生产制造;对于军工核电类压力容器,公司根据制造具体情况,经工艺性审图提出设计变更申请或设计澄清单,经设计单位审批确认后进入生产制造流程。

  公司采用典型的订单式生产模式,生产产品均为非标特种设备,营销部门负责营销订货,通过项目信息搜集、跟踪,参与下游客户的招标或议标,中标后双方签订营销订单;技术部门负责转化图纸和编制工艺;生产安全部、项目管理部负责根据合同约定的产品交期和产品质量技术要求统一策划、组织、并安排生产,产品成台须经总检合格后入库。生产过程中,对于部分技术含量不高的零部件加工,公司会考虑采用外协加工的模式。并且公司也会根据客户要求或自身实际情况,对部分超大型重型设备等采取现场制造的生产模式。

  公司目前主要采用直接销售的模式销售产品,产品制造完工后由营销管理部牵头负责组织将产品发往客户指定现场,并负责对后期的售后服务进行全程跟踪处理。公司的销售收款结算方式一般采取“预收款—进度款—交货款—质保金”形式进行,具体的收款进度通过与客户协商或双方合同约定来确定。公司的销售区域覆盖全国,同时有部分产品已经销往国际市场。主要的盈利来源是产品销售收入与产品制造成本的差价。

  公司主要生产重型容器、大型反应器、换热器以及塔器类等设备。多年以来,已参与数千项重大客户项目建设,为国内外多个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大量超限及特殊材料的多领域重要关键核心设备。如:云南祥丰项目的尿素合成塔、氨合成塔;云南云天化600096)项目的高压洗涤器;中广核集团项目的ANT-12A新燃料核电运输容器国产化;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项目的热气导管和主氦风机冷却器;中国寰球中石油项目的裂解气二、三级冷却器和大量核心换热器;盛虹炼化(连云港)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吸附塔及核心换热器;恒力石化600346)15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HDPE装置的第一、二、三反应器和粉料处理罐等数台核心设备;神华宁煤煤制油及煤制烯烃项目的数台大型超限设备;内蒙古荣信化工乙二醇装置项目的数台加氢反应器、合成反应器;中航华林项目的大型热压罐;万华化学600309)集团烟台、四川、宁夏、新疆、福建及宁波等基地的核心塔器、换热器、反应器(包括MDI一体化、POE、IPN、HMDA、IPDA、PBAT、BDO、PVDF、NMP 、MDI分离项目、乙炔等项目);中国成达新疆美克项目、新疆中泰金晖、内蒙广锦及内蒙华恒项目的近百台 BDO一二级反应器、BYD反应器、高压换热器、PTMEG反应器高端精细化工和可降解塑料项目核心设备国产化,山东裕龙石化项目高密度聚乙烯装置第一、第二聚合反应器,安徽碳鑫甲醇综合利用项目气化炉,湖北三宁项目醇脱氢反应器、加氢沉降器,伊朗马苏项目塔设备、孟加拉大化肥设备和越南北氮大型合成氨尿素成套装置出口……等等诸多大型核心设备。凭借持续创新的研发设计能力、不断完美的工艺、过硬的材质、出色的产品外观包装、优质的产品品质及售后服务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客户的一致信赖与青睐。

  制造业作为我国的核心经济支柱,制造业发展的水平能够直接反映国家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水平。为推动高端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多年以来,国家出台了系列鼓励发展和优惠政策,从《国务院关于加快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国制造2025》、《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及《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远景目标》等系列政策,压力容器行业持续得到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确保了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业的呈现稳中有升的运行局面。

  公司产品服务的下游能源和化工等领域行业宽广,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需求等方方面面,能源和化工行业领域项目建设将长期保持稳定增长的需求。同时,在“能耗双控”、“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国家大力鼓励核电、太阳能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以及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22-2023年期间,密集出台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及《关于促进炼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受政策驱动及下业项目建设需求,压力容器过程装备的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为压力容器设备市场带来更广阔市场机遇。并且随着国家对安全、绿色、环保要求的持续升级,下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加快,对压力容器设备性能与品质要求不断提高,推动压力容器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研发和应用,带动了大型高端压力容器装备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2023年,作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公司紧密围绕2023年度目标,持续秉承“安全、质量、交期、成本”的经营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参与重大客户项目建设,开拓新客户、新市场,持续深化与战略客户的合作关系;加强生产管控,深入打造精品工程,坚持以过硬的产品质量促进产品交期;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精益改善及数字化建设,提升效率,消除浪费,不断挖潜增产强质,提高创新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技术攻关成果持续涌现,提质扩能建设稳步推进、精益改善初见成效,并获得行业及客户授予的多项荣誉、称号,各种措施的有效推行,促使公司2023年度入库产值、经营业绩指标再创新高,整体经营效果稳步攀升。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团队保持稳定,技术力量不断加强,经营方式、盈利模式没有发生重要变化,也没有发生因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核心技术人员辞职、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设备设计和制造经验,不断积累的专有化技术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压力容器过程装备的供应商,地处四川德阳,德阳作为中国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正在积极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重装基地,公司是重装基地(德阳)成员单位之一。目前公司已经拥有A1、A2、A3级压力容器设计许可及A1、A2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含多层压力容器;含超大型中低压非球形压力容器现场制造);核 2、3级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许可及核级一类放射性物品及新燃料运输容器制造许可;GC1级工业管道安装许可;美国 ASME U、U2授权证书及钢印及有关军工资质。齐备的资质使得公司能够生产多种类、多规格的产品,满足客户定制化的生产需求。覆盖重型压力容器、核电和核化工设备及有关军工、常规电站辅机设备和管系设备等,广泛应于炼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核电军工、新能源、新材料、油气装备等多个领域。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被评定为四川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高度重视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已经积累了50余项专利技术。同时经过多年生产技术的经验积累和创新,在产品成型、材料及焊接、检测方面拥有几十项核心技术;熟练运用多层夹紧式整体包扎、大型薄壁复杂构件式成型技术、大型球罐瓣片压制、数控弯管等技术。掌握了碳钢、低合金钢、耐热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双相钢、尿素级不锈钢及其他高合金钢的焊接技术;以及铝、镁、钛、锆、铪及其合金、镍基耐蚀合金等等材料的先进焊接技术。其中Incone1625镍基合金焊接技术能够解决堆焊及管子-管板焊接容易出现的技术难题,已成功应用于乙二醇项目核心设备羰基反应器制造。拥有N04400蒙乃尔镍基合金热丝TIG焊、管子-管板内孔焊等行业高端材料及高难度特殊结构焊接技术。掌握了代表了化肥装备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最高峰的尿素装置核心关键设备高压圈四大件设计制造技术,目前国内仅一、二家企业有能力提供;并长期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20多家知名单位以及行业资深专家展开紧密的技术合作,不选创新制造技术,强化科技研发能力。

  公司承担的多个项目曾被评为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项目。承制的“200MW高温气冷堆热气导管”项目被认定为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国内首台套产品;与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新型裂解气二级冷却器产品,解决了传统结构设备在恶劣工况下运行后较短时间失效的行业难题,突破了石油炼化行业长期性难题,该产品系公司研发的高端产品、优秀专利,具国际先进性,正广泛应用。PTMEG反应器突破了外国对PTMEG工艺装置核心技术的限制;板焊加氢反应器代表了石油炼化行业顶尖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同中国成达共同研发的天然气乙炔装置—新型乙炔裂解反应器成功制造,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破解“卡脖子”难题。首台套100万吨级甲醇工艺包核心设备甲醇合成塔实现国产化替代,高效耐蚀新型反应器和高性能换热器被四川省科技厅认定为重点创新产品。承担特定条件的核燃料运输容器过去一直依赖进口,公司与中广核联合研制的用于核燃料组件国际运输的新燃料运输容器突破了该领域的种种限制,实现在该领域的高端设备国产化。公司与相关院所在核燃料运输容器及放射源包装容器等项目的合作中,拥有成熟的成型、加工、焊接、γ 屏蔽灌铅、中子屏蔽、散热、减震、动静载试验检验等关键技术储备,积极参与国家有关乏燃料运输容器设计制造法规和标准相关规范工作、氢能制储运装置研发、特材装置研发等等,整体技术研发实力深厚。

  公司建有洁净车间、次洁净车间、重型压力容器车间和重型机加工车间等标准厂房。起吊方面,具备最大起吊能力720吨;下料成型方面,配备了冷卷成型250mm*3500mm卷板机、4000吨油压机,DN4000整体多层夹紧式包扎机、等离子切割机、火焰切割机、铣边机等下料成型设备。机械加工方面,配备了 10m/6.3m数控立车、DN55*1000mm数控深孔钻、200mm数控镗铣床以及DN60*300mm DM7050/4B高速数控平面钻等先进加工设备。焊接方面,拥有各种自动或手工焊机及焊接辅助设备数百台套,如:ESAB封头带极堆焊工作站、ESAB窄间隙工作站、P+T纵缝焊接工作站、P+T 环缝焊接工作站、马鞍形埋弧自动焊、弗尼斯CO2气保焊、管子管板自动焊机、等离子氩弧焊、热丝TIG焊、小孔堆焊机以及激光清洗机、中频感应加热器等各式先进的焊接及辅助设备。无损检测及理化检测实验方面,配备了直读式光谱分析仪、摆锤式低温冲击试验机、高温拉伸试验机、常温拉升试验机、氦质谱检漏仪、6MeV加速器、TOFD超声波、相控阵超声波探伤仪等先进设备。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方面,拥有8×8×25m热处理炉、油漆工作室、抛丸机等等。

  公司多种先进的加工制造及检测试验设备,具备为下游客户企业提供超大型、特殊材料、核级材料等核心设备与专业服务的能力。同时公司在持续发展中不断升级改造重大核心工艺装备,推进信息化数据化体系建设和智能制造建设。加强生产车间现代化改造,积极引进了全自动管板焊接机器人等更为先进制造设备,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等先进制造系统。

  公司建立了遍布全国的营销市场网络,凭借丰富的设备设计和制造经验,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获取了客户的认可与信赖,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地位。目前已经同国内许多大型优质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公司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中国寰球、中国五环、中国成达、中国天辰、中广核、中国核动力院、万华化学、东华科技002140)、华陆工程、赛鼎工程、北京石油、湖北三宁、协鑫集团等国内大型知名企业及工程设计院均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被评为优秀供应商、金牌供应商,树立了公司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为公司未来产品的销售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在国际客户合作中,与国际知名的工艺技术供应商美国KBR、荷兰Stamicarbon及国际知名企业日本三菱、德国MAN、美国拉贝尔、奥地利SBN等公司有着长期的技术交流与友好合作关系。

  公司专注于高端压力容器过程装备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在与众多大型优质客户合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针对项目产品承制,公司内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项目执行及管控工作流程制度,项目团队经验丰富,从工艺设计、产前准备、过程管控、售后服务等环节均做到了有效衔接。面对各种不同特点的项目,均能灵活运用、调配各种资源或借鉴以往的项目经验,做到快速响应、及时应对,多维度迅速提出解决项目问题的方案及措施。

  通过多年的积淀,公司拥有一批高素质研发人才、行业资深专家、精通工艺制造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不断培养壮大,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在能源、化工装备领域,有超15年以上的行业研究与实践经验,焊接技术能力不断增强优势显著。公司还积极引入“外脑”,通过与国内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聘请外部兼职专家。先进的技术理念、技术全面和业务经验丰富的技术队伍不断巩固和增强了公司产品制造技术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作为一家民营上市企业,高度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工作,目前已经搭建了一支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的优秀管理团队。组织机构扁平、高效,管理过程中始终重细节、求精益,内部管理水平处于行业前列。坚持把“安全、质量、交期、成本”作为根本经营理念,倡导“心齐撼山岳,抱团迎硕果”的团队观,通过各种学习培训、专题讨论、文化宣贯等活动,不断厚植先进企业文化理念,建立起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科新企业文化体系,打造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充满 “精气神”的团队。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地缘冲突、通货膨胀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公司紧盯全年任务目标,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聚焦重点项目和关键节点,抢先抓早、主动作为,控安全、保质量、促交期、优服务、降成本,不断挖潜、提速增效,实现2023年度经营业绩持续稳步攀升。

  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6,350.97万元,较去年同期 12,122.56万元上升34.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16,141.42万元,较去年同期11,063.86万元上升45.89%。

  1、报告期内,从效率方面,公司进一步挖掘精益生产潜能,增强生产能力优势;从质量方面,持续开展产品品质过硬力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产品结构优化,推进绿色和数智化扩容,打造差异化竞争势力;持续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全力满足广大客户的价值需求;在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化、规模化和低碳化、新能源、新化工、新材料等领域高端装备市场中不断深耕、积极开拓,核心反应器、高端换热器、专利设备等相关新订单需求增长,扩大了优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新领域新市场的开发不断取得成效,坚实推进公司长期价值成长。

  2、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2,143.07万元,增长率39.19%,在毛利率及期间费用水平与去年同期总体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收入的增长促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进一步增长。

  3、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209.55万元。

  报告期内,在整体宏观经济社会环境需求不足,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公司继续坚持营销的先锋引领,紧密跟踪下业项目建设动态,在巩固保持现有市场份额基础上,持续加强新客户、新市场的开拓,注重获取产品结构好,更具核心和关键技术价值意义的装置订单。 2023年度成功开发了哈电集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河南海源精细化工、山东首科化工设备、湖北汇富纳米材料、上海电力600021)核电设备等 10余个新客户,与东华科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形成长期稳定和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继续成套开发了多套尿素四大件、TCS合成炉、高压储氢设备、乙炔反应器等核心设备。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结转至2024年的在手订单整体情况良好,为2024年的生产任务承制和业绩打下厚实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在手订单量相比历史情况不断增多,生产持续繁忙,并出现集中货需求情况,为满足下游客户的项目建设需求,公司上下全力以赴,狠抓项目生产管控,优化生产制造进度计划、过程质量控制计划,及时根据上下工序和设备运行状况灵活调整作业方式。根据合同产品交期、客户具体需求,对每个项目制造时间节点进行科学策划、精心组织,针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临时突发问题,及时协商协调,加强协同配合,强化生产组织,不断挖掘和提升产出能力,努力确保项目进度满足客户项目质量和交期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承制了万华化学、中国成达(新疆美克、内蒙广锦)、湖北三宁、华陆工程科技(内蒙三维、内蒙弘元)、惠州宇新、裕龙石化、安徽昊源、安徽碳鑫、河南心连心、中石油西南油气分公司等项目产品,生产入库产值再创新高,为报告期内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顺利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工作,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四川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完成了10件内部研发项目立项,申请专利7件,获得授权专利3件,截止报告期末累计拥有各项专利53件。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管理工作,持续加强设计、工艺检测等系列技术工作。设计开发方面,全年完成产品图纸设计502套,全套工艺编制524套。焊热技术方面,完成了宁夏神耀、新疆中泰、万华化学、中国核动力院、BASF等20多个重点项目焊接工艺文件编制。生产制造技术方面,进一步加强制造设备优化改造,积极开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创新应用,促进产品优化升级和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以技术实力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首台套气化炉成功开发,刷新了行业内最短交付时间的记录;成功完成了C-276哈氏合金焊接技术开发,解决了薄壁哈氏合金焊接变形不易控制的难题,成为国内极少数能够制造加氢沉降器的供应商;GBL反应器成功开发,掌握了大管径管子-管板焊接与胀接专有技术;成功联合开发新型乙炔裂解反应器,为国产工艺包配套核心设备,解决了自主研发“卡脖子”的难题;联合开发的首套固态储氢反应器投入示范运行,展示了公司深厚的技术创新实力。

  报告期内,公司从消除生产环节各种浪费,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出发,邀请资深的日本丰田咨询管理团队对公司开展精益生产改善管理诊断,全面开展生产精益管理,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先进制造改善行动,持续挖掘公司业绩增长潜能。在生产布局、吊装转运、物流、仓储、焊材配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等多方面进行了逐一改善,经过几个月的实施,已初见成效,后续将持续深化实施精益改善管理的各项工作,努力通过有效配置及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改善生产现场环境,优化生产制造流程、提升效率,消除浪费。

  报告期内,信息化建设工作已深入各业务部门,焊接数字化平台正式上线,试行焊材预约配送,优化工艺编制,实施工艺无纸化、改进焊机工艺规范性,降低了焊材使用错误风险;开发了销售发票信息数据抓取、云存储、完工设备库存材料数据发布、合理化建议智能化申报管理等系统或小程序,为公司整体管理效能的提升提供了良好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管理和文化建设活动,积极推动全员学习型企业组织打造工作,通过内外部培训,技能比武大赛、科技成果评比、全员安全及质量知识竞赛、无返修评优、精益改善表彰等方式提升员工业务知识及技能。开展第二届国防教育培训和拉练活动等,增强员工纪律意识,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好人才队伍储备。

  报告期内,公司资质管理及维护工作有效运行。顺利完成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的延续申请并获得批准,通过美国ASME U、U2授权证书的换证审查以及2023年度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年度审查,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修订,确保公司资质、管理体系等符合资质延续和运行条件。

  报告期内,公司品牌形象持续积累,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荣获中国化学601117)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授予的“优秀供应商”称号,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的“2023年度石化行业百佳供应商”称号,获得万华化学授予的最佳协同奖称号,获得全球知名化学生产商BASF合格供方,并收到了下游众多客户就公司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发来的系列感谢信。

  报告期内,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宜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复,顺利完成了向 16名特定对象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42,324,271股,募集资金总额5.81亿元,为募投项目实施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相应的募投项目也在按计划推进,其中募投项目中的高端过程装备智能制造项目,部分车间已经建设完毕太欣新材料科技,并于2024年初开始试生产,后续公司将扎实稳妥推进该项目其他车间的规划建设。

  公司作为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应用于核电军工、天然气化工、石油炼化、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各类重型、大型压力容器设备,其发展与下游各行业领域的需求密切相关,下业相关升级扩能固定资产投资将对上业市场构成总体影响。

  天然气化工可以用于合成氨、甲醇、尿素、氢气、乙烯、乙炔等化工产品的生产,世界上80%的合成氨,90%的甲醇用天然气为原料,天然气化工已成为世界化学工业的主要支柱,其上游的压力容器过程装置在天然气化工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

  近年来,在全球供需错配、货币超发等因素影响下,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显著上涨,石油和化学工业景气度高企,液氨、尿素、BDO等化工产品行业市场需求保持稳步增长。其中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生产BDO及其下游 PTMEG、PBAT、NMP等化工新材料成为最受关注的几大热点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快速。BDO下游产品主要广泛应用于可降解材料、氨纶、聚氨酯、锂电池等领域,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国内塑料污染治理从“限塑”迈入“禁塑”阶段。作为目前技术最成熟的完全可降解材料,PBAT/PBS的需求自2020年起快速提升,产能也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BDO下游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在锂电池领域,γ-丁内酯(GBL)的下游产品NMP是锂电正极材料粘结剂PVDF的溶剂。2021年锂电池出货量大增,NMP需求间接带动BDO需求增长。鉴于化工新材料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受下游产品需求带动,相应市场需求将传导至上游压力容器过程装置,天然气化工领域对高端过程装置的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良好空间。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天然气化工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随着天然气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型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天然气的供应能力也将得到提升,这将为天然气化工行业提供更加充足的原料供应和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为天然气化工行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更高的附加值,天然气化工产品的精细化深加工不断发展,天然气化工行业也将迎来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机遇。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天然气化工行业的繁荣和发展。

  公司在天然气制化工新材料相关业务发展迅速,成功承制了中国成达新疆美克、内蒙华恒等项目的多台BDO、BYD反应器,以及PTMEG、PBAT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核心设备,并通过工程公司出口非洲、中东和俄罗斯等市场,已经成为该领域的优质供应商,客户认可度高,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居前,在新材料国产装备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同时制造的天然气化工尿素四大件装置代表了化肥化工装备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最高顶峰,被誉为皇冠上的珍珠,截至目前国内仅一、二家企业有能力提供,预计将对未来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在清洁替代、电能替代和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转型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核电发展规模和质量不断迈向新台阶,核电装备制造能力大幅提升,装机规模持续增长、技术不断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CAP1400三代核电技术已经跻身世界前列,高温气冷堆、小型堆、聚变堆等一批代表着当今先进水平的核能工程也取得重大进展,核电设备国产化率均已达到较高水平。

  自 2019年核电项目重启审批以来,政策性支持效果明显,国内已经有多个核电新项目陆续获准建设。继2022年度,核准10台核电机组后,202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核准10台核电机组,具体包括:福建宁德核电项目 5、6 号机组、山东石岛湾核电厂扩建一期工程项目 1、2 号机组、徐大堡核电项目1、2 号机组共计6台机组,金七门核电项目1、2号机组与太平岭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三代核电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核电发展空间不断提升。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成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积极有序推进沿海三代核电建设。《“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也指出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显示太欣新材料科技,预计 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在世界核电产业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到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将达到10%左右,相比 2022年翻倍。系列政策充分表明核能在我国清洁能源低碳系统中的定位将更加明确,作用将更加凸显, “十四五”期间核电项目的持续开工建设预示核电装备市场需求前景广阔。2023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会议(COP28)上,22个国家签署了“到2050年将核能发电能力增长到2020年基准的三倍”的联合宣言,为核电全球发展提振了信心。公司高度重视核电市场的培育和开发,自2011年取得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许可证后,成为为数不多的拥有核电资质的民营制造企业,先后参与了高温气冷堆、华龙一号等多个国家重大专项关键设备制造,核电设备制造经验和能力大幅提升。近年来承制的国家“一带一路”中哈组件厂项目核心设备ANT—12A型新燃料运输容器,以优质性能实现替代进口,获得客户赞许,实现了批量生产能力,放射性运输容器的制造技术能力不断积累。同时积极参与乏燃料运输容器设计制造法规和标准相关规范工作,承接了乏燃料运输容器研发试验及制造的订单,为未来获取此类项目正式订单打下了坚实基础,全球行业相关研发设计机构也先后与公司就相关燃料运储容器安全性技术开展探索交流,为能源发展与治理贡献核能方案和力量。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从硅料到光伏系统建造和运营的完整产业链,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较高的产业规模优势。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2022全年新增光伏装机87.41GW,同比增长60.3%,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达392.61GW,光伏新增装机连续 10年位居全球首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到 2025 年可再生能源在新增发电装机中占比将达到 95%,其中光伏发电在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中占比达到60%。

  与此同时,近年来光伏产业链的硅料生产企业得以蓬勃发展,均宣布扩产及技改计划,迎来大量新增设备采购以及存量设备改造的需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22年全国硅料产量达81.1万吨,同比增长 60.59%。鉴于高纯多晶硅料主要采用西门子法生产,涉及提纯、蒸馏、加氢还原等工艺,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压力容器过程装置产品,对工艺装置的换热器、反应器、塔器等产品市场需求也快速增长。

  报告期内,光伏产业在进入景气发展周期的同时也出现了周期性震荡、供应链阶段性供需错配、价格大幅波动、竞争博弈激烈等情况,存在一定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风险,致使扩产、技改项目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仍处于光伏行业发展正常范围,在能源转型、双碳目标大趋势背景下,预计未来光伏行业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仍然可期,产业波动、过剩现象也会在经过一定时间震荡后重新恢复平衡。

  公司在光伏硅料工艺装置领域深耕多年,先后与通威、大全、东方希望、内蒙古新特、协鑫集团(江苏中能、乐山协鑫、内蒙鑫元)、合盛硅业603260)、弘元能源科技等客户进行项目合作,与多客户保持稳定合作关系。制造的高镍合金一级换热器已成功运用于协鑫科技的太阳能光伏多晶硅反应器,得到客户高度认可;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流化床反应器也得到客户的高度赞誉;成功承制了大量光伏多晶硅过程设备。预计随着行业震荡周期结束,光伏行业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良性发展态势。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石油炼化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据中石油经研院发布的《202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炼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我国炼业整体运行进入良性阶段,总炼油能力升至9.24亿吨/年,稳居世界第一大炼油国,产能结构继续优化调整。乙烯产能连续第4年高速增长,总产能达到4953万吨/年,超过美国,升至世界第一位。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国家环保要求严监管背景下,我国石油炼化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变革和调整,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有效化解结构性过剩矛盾,配置大型节能环保设备、走绿色、低碳之路已经成为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共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2021 年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提出,在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领域,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能力。完善行业绿色标准体系,加快推广绿色工艺和绿色产品,推进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无效产能退出,加快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和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精细化学品,提高差别化、高附加值产品比例。

  受上述因素影响和推动,我国炼业正向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减少油品产量,增产石化原料及化工新材料,已成为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我国炼业正开展“减油增化”的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端炼化产品,成为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发展战略。近年来,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民营炼化的纷纷崛起改变了国内炼化产能格局,国企及民营炼化一体化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已经形成。无论是主营中石化、中石油,还是民营浙江石化、恒力石化、盛虹炼化、福建古雷、万华化学等企业纷纷加快全产业链布局,大力发展“大乙烯+高端聚烯烃”或者“大乙烯+化工新材料”路线。国内新建、改建、拟建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集中涌现,并有序推进。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投建的12个炼化一体化项目中,7个已公布投资额的项目投资就已经接近6000亿元。同时外资企业也密集加码布局中国石化市场,巴斯夫、埃克森美孚、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壳牌等国际石油石化公司陆续在国内开展新业务,在广东、浙江、辽宁等省通过独资或者合资方式投资设厂,近年国内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炼化企业集群和东北、西北、沿江三大炼化产业带为特征的炼化产业“三圈三带”格局。

  预计随着炼业发展方向调整及生产技术迭代,将促使石油炼化行业进行产线技改。加之受益于行业内下游客户需求增加以及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开工建设,相应投资将会逐步转化为压力容器过程装置采购订单,炼油化工装备行业的景气度将继续保持。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传统煤化工生产技术已十分成熟,但是产能存在结构性过剩且具有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利用率低、附加值低的特点。随着石油化工技术的发展,全球性石油短缺出现,而煤炭作为我国的优势能源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在当前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及国家环保要求下,推动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型是煤化工行业“十四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国情,发展现代煤化工仍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经过多年积累,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关键技术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有力促进了煤炭的清洁高效转化利用,以煤制油、煤制气、 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等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快速建设,产能急剧扩大,且不断向大型化、材料一体化方向发展。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的煤制油、煤(甲醇)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合成气)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931万吨/年、1672万吨/年、61.25亿立方米/年、675万吨/年。

  《煤炭工业“十四五”现代煤化工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充分发挥煤炭的工业原料功能,有效替代油气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着力打通煤油气、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链,拓展煤炭全产业链发展空间,我国煤化工行业已经逐步向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方向发展。到“十四五”末,目标为:建成煤制气产能 150 亿立方米,煤制油产能 1200 万吨,煤制烯烃产能1500 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 800 万吨,完成百万吨级煤制芳烃、 煤制乙醇、百万吨级煤焦油深加工、千万吨级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示范,建成3000万吨长焰煤热解分质分级清洁利用产能规模。转化煤量达到 1.6 亿吨标煤左右。在政策有序指导,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和下游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受相关政策推动,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将带来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推动对上游高端压力容器过程装备的设备投资需求,加之设备投资在煤化工项目建设中的占比较大,未来压力容器过程装置在煤化工领域仍具有良好市场空间。

  总体上讲,我国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业呈现出向大型化、高效节能、低碳环保、业务一体化及模块化等方向发展,压力容器通用化和标准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之一,超高压容器的耐压能力和强度极限也在逐步提升,促使压力容器向着特殊化与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对压力容器材料、设计、制造、检验、在役维护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①向大型化、国产化方向发展。随着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及使用管理的成熟化,加之国家对石化行业相关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实施,促进了能源和化工等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促使压力容器产品结构向特种大型化、国产化方向发展。

  ②向高效节能、绿色化方向发展。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推广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共识。近年来,我国颁布一系列针对节能减排支持政策,推出“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也指出“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大力研发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加快应用清洁高效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等加工工艺,实现绿色生产”。发改委在2022年2月发布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中,有针对炼化行业、乙烯行业和二甲苯行业降碳改造升级的实施指南,将推广高效换热器、高通量换热管和高效降膜蒸发技术等设备研发和应用作为重要的工作方向,预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化压力容器设备将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③向清洁能源领域方向发展。发展绿色低碳、可循环经济已经成为近年来全球各国的共识,国际间各主要经济体和工业化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核电、太阳能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特别是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发展清洁能源已经成为未来战略的重中之重。2022 年3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印发,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非化石能源发电。有序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黄河上游、新疆、冀北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热发电。在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2022 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了2035 年远景目标:可再生能源加速替代化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取得实质性成效,可再生能源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巩固提升,基本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装备需求持续上升,作为能源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清洁能源行业景气度的提高将会大大带动产业链上相关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促使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业不断向清洁能源领域方向发展。

  ④向模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模块化是能源化工工程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压力容器过程装备行业生产的趋势。由于压力容器装备主要用于完成反应、传质、传热、分离、冷却和储存等生产工艺流程,且各工艺流程反应设备的装配较为复杂。近年来,压力容器装备的自动化和集成化成为行业趋势,要求从开始进料、反应、出料均能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反应物及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尤其是在地理、工程施工条件复杂的环境中,要不断提高装备的集成化程度、降低现场作业成本。模块化、集成化将成为未来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

  ⑤趋向于业务一体化。随着炼油、化工等下游客户对生产环节要求的细化,压力容器的许多业务都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压力容器的生产将逐渐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趋向于业务一体化,即压力容器生产厂商既可以作为业务的总承包商负责整个项目,也可以作为分包商进行特定压力容器的生产。目前在国际范围内,欧美国家的企业逐渐以工程总承包的方式出现在全球市场上,在全球范围内采购所需的金属压力容器,将金属压力容器的制造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业务一体化不仅可以简化下游客户的采购流程和降低其采购成本,而且可加强金属压力容器生产商的相互合作,把设备生产者从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共赢关系,并通过分工生产,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也指出“鼓励优势企业加快发展国际总承包、总集成”。未来,业务一体化趋势将越发明显,压力容器制造商将逐渐由单一产品制造商向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工程化、整合化迈进。

  从国际市场看,目前全球非标压力容器市场较为分散,竞争主要表现为美国、韩国、日本、印度、中国以及欧洲主要企业之间的竞争。其中,美国、欧洲、日本的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企业起步较早,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技术及工艺水平优势明显,产品高端。

  从国内市场看,中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生产厂家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充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目前阶段不存在少数几家市场独大、或几分天下的局面。同时行业中的相关企业原来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建造、分包工作,而近年来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金属压力容器行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逐步得到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环保监管力度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压力容器下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优化。下游客户更加关注产品品质、效能及服务等,对行业的技术和工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价为王”的竞争时代已经基本结束,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而拥有先进技术、良好市场、规模以及品牌的优质实力企业则通过优胜劣汰取得了更好的发展良机。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几家压力容器上市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积累,技术、市场、规模等不断壮大,综合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在国内已经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是国内高端压力容器行业关键核心设备的重要提供方。

  公司长期聚焦主业、深耕高端过程装备制造,致力于向下游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目前在产品种类、技术工艺、研发创新、装备及人才、客户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是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公司所处的高端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业属于实体经济领域,具有资金密集、人员密集、技术密集,行业集中度低等特点。近年来,营销订单持续充足,产能利用率逐年提升,生产任务繁重,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及管理能力都带来了一定挑战。公司既要考虑基于订单的充足性来支撑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相对固定成本水平产生规模化经济效益的情况,同时也需要考虑到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大了产出规模,如果后续不能取得长期稳定可靠的订单来源作保障,将造成固定性费用增加而侵蚀企业效益的风险。因此,公司会更多的考虑高水平的扩能建设方式,优先实施不断充分挖掘提升现有生产效能,持续深入推进精益生产力为前提,并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促进技术附加值提升,在现有生产效率取得高水平发展效果基础上结合市场发展,有序推进实施强基扩能,创造差异化的有竞争力的扩能优势,打造公司成长价值。

  公司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相对东部沿海压力容器设备制造企业来讲,虽具有供货西部地区天然气化工、石油炼化、煤化工等金属压力容器的一定运输优势,但在原材料配套采购的运输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在面对东部沿海客户时,承制大型产品的运输成本相对偏高。公司已经采取积极统筹措施,运用多年的现场项目制作和移动工厂丰富的管理经验,邻近交付并使运费成本得到一定控制。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在行业内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报告期内,凭借持续创新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品质与服务,出色的产品外观包装、良好的产品交期进一步赢得了更多客户的信赖,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综合靠前,并不断巩固和提升。

  公司总体战略为:立足于重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坚持深耕压力容器主业,全力做强、做精、做大主业,努力成为“创新常态化、市场国际化、标准模块化、信息数字化、核算项目化、生态环保化”的过程装备成套服务方案解决者。坚持以内涵发展为根本与外延拓展相结合,开展产业基础高级化攻坚,不断提升超大型、超重型特种设备生产制造水平,高度重视国家“双碳”目标政策机遇,在核电、氢能、太阳能光伏等清洁能源高端装备领域实施发展战略,增强高压、抗强腐蚀、耐极温变、有色金属和精密特材研发势力,发展撬装化、集成化和成套化装置,攻坚克难进口替代不断突破,将优质产品更广泛推向国内外市场,勇毅创新持续培育新动能,为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先机。

  为实施上述发展战略而应采取的职能战略措施为:积极构建全方位营销响应能力,深入推进精益改善、洁净化生产,加强装备智能制造升级和数据信息化建设,不断积累技术创新优势、持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坚持以优质过硬材料和不断完美的制造工艺为客户提供精良产品;构建健康合作伙伴关系,服务客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贡献社会,持续完善人才吸引培育长效机制;持续深入打造学习型企业,厚植企业先进文化理念,适应外内环境变化,促进管理效能不断提升,走绿色环保先进制造发展道路,构筑新质生产力,不断创造产品和服务品牌领先优势,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将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年,关键之年,公司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立足过程装备制造主业,坚持 “安全、质量、交期、成本”的根本经营理念。全力以赴做好营销订货,狠抓生产项目管控,保质按期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满意服务。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坚定不移推进精益制造改善活动和工作质量细节执行到位,挖潜降本增效,稳妥有效推进再融资募投项目的后续建设,不断夯实各项综合管理水平;以稳促进,推动公司经营业绩持续稳健攀升,走出公司高质量发展新路。

  [重要提示:该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投资者对此应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应当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2024年,一方面公司将持续深化营销开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紧跟下游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与大型优质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开拓新客户、新市场;密切关注下业市场需求,持续巩固公司在石油炼化、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的传统主业优势;紧密围绕国家提出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积极做好核电、太阳能光伏、氢能等新能源装备领域的市场开拓;把握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积极做好化工新材料以及特材装备领域的业务拓展,提升营销订单附加值;合理利用子公司积累的客户资源,强化国际市场开发,特别是俄语片区、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等的开发力度,争取在国际市场取得新突破。

  另一方面,将持续加强营销队伍建设与能力培养,提升营销队伍整体业务素质;注重营销工作开展创新性、灵活性,做好客户护航行动,收集客户意见和建议,及时为客户解决急难愁盼项目中的有关业务技术困难与需求。注重风险把控,不定期梳理各项应收货款,加强货款催收力度,确保应收营销货款处于可控范围内,确保资金流运营顺畅。

  一是公司将持续加强生产管控各项工作。加大安全生产、职业卫生防护、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与频次,提升全员特别是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加强对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设施存在的不安全隐患问题等进行巡视、监督和管控,确保安全生产。加强设备管理维护,提升设备的有效作业率;根据项目合同产品交期,科学策划生产进度,做好制造全过程控制,加大对生产进度的实时跟踪、监控力度,积极响应找出对策,提升生产纠偏处置能力,确保项目产品保质按期交付。

  二是继续稳步有序推进再融资募投项目的后续建设工作。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提质扩能,解决产能瓶颈,助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4年,公司将全面推进实施精益改善工作,将精益思想融入全员脑海。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整理、分析数据, 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精益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工时量化考核,掌握员工工作效率和整体生产力水平,从而更好、更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优化生产现场环境,持续不断对生产流程、制造工序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浪费成本环节,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减少返工返修、时间、资源占用等待等各种浪费,提升整体生产效率,降低可降成本,以更优质的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一是公司将继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加固质量大堤,严格执行压容质量保证体系程序文件,加强对外购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方的质量控制,加强对生产一线员工质量意识、工匠意识、操作水平的持续培训,做好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预防、监督、检测与违规考核力度,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重点工序重点关注,记录制造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工序漏序、漏检等情况发生,确保全年焊缝首探合格率、产品总检一次合格率持续提升,单位产值质量损失及NCR数量持续降低。

  二是依托在手项目合同订单及未来布局规划,持续加强技术创新与攻关。提升在设计开发、焊热技术、生产技术、检验(试验)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解决能力,特别是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项目,要加强制造技术攻关,提炼、转化出应有的技术成果,提升技术厚度,不断满足下业客户对产品结构、性能变化的需求。

  三是持续加强研发立项、知识产权专利申报以及专业技术论文的撰写发表;积极走出去参观、交流、学习,实地观摩产品结构,了解学习压力容器设计制造的前沿技术;加强与下游客户、大型技术工程公司、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深化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技术积累。

  2024年,公司将继续强基固本,夯实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一是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制定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体系,包括新员工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管理培训等,确保人才培养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和选拔工作,对外招聘注重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察,选拔出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对内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让内部优秀人才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加强人才流失的防范和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和人才储备机制,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建立科学薪酬体系和晋升机制,让员工的薪酬和晋升与自身的工作表现和业绩相符合。四是注重员工精神激励,通过颁发证书、表彰先进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员工需求和意见,解决员工问题和困难,提高员工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凝聚团队力量,为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

  2024年,一方面公司将继续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以及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要求,加强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学习,切实认真做好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的信息编制、披露义务,持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确保广大投资者及时、准确、全面了解公司的经营管理动态、内部控制和财务成果等情况。二是根据最新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的变化要求,及时做好规范运作涉及的各项内控制度的修订;积极、规范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及时回复投资者关注,加强与机构投资者、行业分析师、财经媒体等的沟通交流,传递公司价值,树立良好公众公司形象。

  公司主要生产高端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下游能源和化工等行业多个领域,而这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业,又与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固定资产投资等紧密相关,将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若国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或将直接导致公司服务的下业新增投资项目减少,相应的配套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出现回落,如果下游多行业整体景气度降低将对我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将密切关注和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下的和行业发展变化,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强相关多行业领域的技术能力和业绩积累,持续锻造企业长板,不断提升行业竞争优势;做好产品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持续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太欣新材料科技、新工艺的研发力度,拓宽发展新边界,防范因宏观经济波动或政策变革而带来的经营风险。

  公司生产的高端过程装备,设备原材料主要为大型钢材、锻件、复合材料和部分特殊材料,并且对材料规格质量要求高。虽然公司在采购原材料时,制定了相应的采购管理制度和供应商遴选措施,但是主体材料属于大宗商品,市场化程度高,价格受市场供求、生产成本、国际金属期货价格、市场短期投机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发生波动,并有可能增加公司产品的生产成本,影响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对此,公司将随时跟踪原材料价格波动情况,做好原材料采购事前、事中、事后的管控工作,不断构建和优化与主材等相关优质供应商的价值合作关系,以质量、成本、交期和服务等主要指标抓手,确保原材料采购质量、成本和交期合理有效控制。

  目前阶段,公司营销订单良好,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因产品订单交货期高度集中、客户密集催货、生产管控组织不力等因素影响,出现过程质量和延期交货问题,致使项目产品不能保质和按期履行,增加成本及索赔等,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及市场形象。

  对此,公司项目管理将持续加强并不断优化业务数据化流程管控,在项目实施的事前充分做好营销订单结构分析,重点加大项目前期筹划工作,达到整体生产统筹科学合理,促使生产任务平滑排布并增强制造变化柔性,深入项目现场加大指导服务,将生产计划及时有效转化为过程进展,严格把控工序质量的前提下,追踪关键节点,即时揭示差异,不断调整、修正和完善计划管理与现场管控有机衔接,挖潜创效,提升制造周转能力,不断创造高质量产出,同时注意与客户做好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沟通衔接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执行。

  公司历来十分重视技术研发、设计工作。但是高端压力容器产品作为国家特种设备,设计要求和安全性要求高,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推广周期长,存在应用推广失败的风险。

  对此,公司将深化研发项目论证管理,推动技术创新广度和深度,加大技术创新的研发资金储备和投入,不断培养和引进优秀的技术创新人才,加强与国内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沟通等,持续开拓不断积累先进制技术和工艺,高度注重技术创新与现实场景相适应,确保公司的各种创新技术能得到有效应用。

  公司压力容器装备属于国家行政许可生产的特种设备。根据国家相关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国家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和制造实行资格许可制度,并对相关产品实行安全性能强制监督检验制度。虽然公司目前拥有生产经营所需的全部设计许可证和制造许可证,但是如果国家对相关特许经营权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将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此,公司管理层将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关注行业动向及市场动态,并对相关变动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应对。

  已有5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715.00万股,占流通A股8.17%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0.48元。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股东人数变化:2024-02-29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4-02-20)增长2467户,幅度18.43%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太欣新材料科技太欣新材料科技